查看原文
其他

请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前务必看这五个建议

云哥 童书妈妈三川玲 2022-03-28

童书妈妈写在前面:


云哥在某985大学做了22年学生工作,见识了不少学霸、精英,优秀的年轻人,但也发现有为数众多到恐怖的空心病大学生,他们没有目标没有价值感没有梦想认为学习和上课乃至生活都毫无意义,他们逃课、挂科、成日打游戏,很容易情绪崩溃,大学无法毕业,有些学生甚至会选择自杀。


家长都以为把孩子送到重点大学就教育完成了,殊不知很可能以前教育不当埋下的炸药,马上就要爆炸。请把本文发给那些孩子还没有进入青春期的家长,请让他们仔细阅读22年上万名学生工作观察到的规律,请从今天就按照云哥提出的五个建议去做。


我已在一所985高校里工作了22年,是主管青少年心理的副院长,对大学生自我管理问题做过一定的研究。今天我以大学老师的角度对家庭教育提几点建议。所谈只代表个人,所谈现象不限于一校一地,也未对其普遍性做过严谨调查。



大学校园危机

多源自心智不成熟

 

这些年,我处理过一些心理危机事件和人身安全事件,辅导过一些学业困难的学生。在和当事学生的接触过程中,我发现,大多数情况下,心理危机和学业困难只是一个结果,而根源在于家庭教育。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在评论一些在校大学生恶性案件时说过这样的话,我深为赞同:


他们的内心有没有炸药?内心有炸药,刺激(导火索)才会起作用,如药家鑫、李天一。如果有炸药,是谁制造的呢?家长!我们能做的,只是千方百计去控制引火索,所以,难啊。


但是,每当学生在校园出事,家长都会责问:“我家好好的孩子,为什么到了你们学校会变成这样?”这种质问是荒谬的。


我们都听过大学又叫“小社会”,大学是社会化的或者半社会化的教育机构。试想,如果我们指责社会“我家好好的孩子,为什么长大后进入社会就不好了呢?”是不是很荒谬啊?


依我看,大学倒应该反过质问家长:“为什么你的孩子进入大学时,还这么幼稚?”但其实这句话我们说不出口。


因为我们知道,在独生子女和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高中毕业生要实现充分的心智成熟是不现实的,它需要家长拥有对教育的真知,能识穿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阻碍;如果家长不知家庭教育的重点所在,却又特别想帮忙,那就糟了,一定帮倒忙。


所以,在每年新生入学时,我都会看到这样的景象:家长帮新生铺床,新生站一边发呆。在每年到中学指导填报高考志愿时,我都会看到一些家长亲自替孩子做决定填志愿,而孩子一脸懵懂。面对这样的孩子和家长,我只能在心里叹口气。


家庭教育如果只能有一个目标,我会毫不犹豫地说:那就是心智成熟。


心智成熟的第一个标志是社会化。社会化是个体走向社会公共生活,融入现实社会的起点。这是孩子上大学的必要基础。没有实现这个目标,家庭教育就是失败的。



心智不成熟的特征是

无法解决现实问题

 

所有在心智上未完成社会化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表现:解决不了现实问题


如马家爵与黄森浩,因为不会处理现实问题(和同学的矛盾),最后以杀掉对方为解决办法。而更多的学生因为不会解决现实问题,可能选择以杀掉自己为解决办法。


他们内心有炸药,这不代表他们有力量,相反,他们的心灵非常虚弱,复杂的社会生活能轻易引发他们情绪崩溃。


这类学生,通常都有“家庭照顾过度”的问题,这使得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很差。


在今年开学季,我对两件事印象深刻。


一位大学新生家长带着2位家政阿姨来到大学宿舍,替儿子搞卫生,成为一时的新闻。


一位博士新生由父亲带着,来到大学职能部门,父亲替儿子反映宿舍条件问题。


我关注的焦点不在于是否应该请家政阿姨、是否应计较住宿条件,而在于家长为什么不让成年的孩子独立解决此事?这是孩子的问题,还是家长的问题呢?


在这里,我举一个在大学“硬着陆”的例子。


一位教师家庭出身的大学生,在上大学之前“除了读书什么也不会,也不懂得如何和他人沟通交流”。


进入大学后,在自律、社交、亲情方面都受到很大的挑战,但不懂得如何解决,于是通过旷课和游戏求安慰,导致延期2年都无法毕业,在各种压力之下,他尝试极端行为,事后他自己回想“曾经离毁灭只有一步之遥”。


后来我引导这位学生,从反省和自律着手慢慢走向心智成熟,最终顺利毕业并成为一位优秀的老师。

 



大学成了“无限责任公司”

 

中国大学也许是世界上唯一对在校学生负有无限责任的高等教育机构,大学成了“无限责任公司”。


为什么叫无限责任呢?小到挂科、生病、受骗、摔伤;大到不能按期毕业、退学、自残、自杀,家长都觉得学校应该负责,来上门讨说法:你们学校怎么搞的?我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马加爵,成绩优异,曾被评为“省三好学生”;之后却杀死多位同学,最终被法院依法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从法律上看,成年大学生已是民事责任主体。但一旦出了问题,家长肯定不放过大学,大学出于各种原因也会做出一定妥协。其实家校双方都默认大学生尚未心智成熟的事实。


作为“无限责任公司”,所有大学都异常重视心理健康,有的学校甚至是不计成本。学校往往设有心理咨询老师,有心理委员,有辅导员,有班主任,有副书记,还有导师,所有这些角色都负有学生心理健康的监控责任。


学校也出台了很多应对措施:建校园围墙,建宿舍围墙,用栅栏封闭天台、阳台和过道,晚上断网锁楼,校园禁酒,买各种保险,签各种知情书和责任保证书,等等。但是这些都只是治标之举。


治本在于让学生在适当的年龄达到心智成熟。在一切为了升学这一目标暂时无法撼动的情况下,寄望于中小学校不现实,家庭教育就要肩负起这一重担。


为什么我说很多家长不知道重点在哪里呢?因为他们将“上大学”或“上好大学”作为唯一目标,却不识心智成熟为何物:很多人更以为一进入大学孩子就能自动适应集体生活,成熟起来。这是家庭教育的过错,但锅往往需要大学来背。


不管行不行?让学生去慢慢成长和适应?不行!现在国内一流大学的学业要求越来越严,不干预不引导就可能会出现大量的学业问题和心理问题。


让行为不当或成绩不达标的学生退学行不行?法律上是可以的,但执行上很不容易!因为大部分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是一个家庭幸福的核心所在。他们的退学,将会是家庭和个人不可承受之痛,所以无论是出于责任还是道义,大多数学校都会尽力教导和帮助问题学生。

 


大学生的突出问题

 

下面是我观察到的大学生中的部分突出问题,但没有做过普遍性调查和对比研究。


问题一:缺乏自律


缺乏自律,是造成学业困难的首要原因。我了解到一个例子:


某国内顶尖大学的一个工科班级,22个人中有3人不能按期毕业,3人都沉迷游戏,其中2人肄业。


据我所知,国内顶尖大学的本科生,也有不少挂科、留级、不能按期毕业甚至退学的情况。而在国内一流大学的某些理工科专业,有10%以上的学生有严重学业困难,主要原因也是自律性差。


这些在高考中排在前1%的学生,本应是未来的国家栋梁,但当他们进入大学享受到充分自由时,却退行到没有自控能力的婴儿状态。他们任由本能引导,把大量时间精力投放到游戏、动漫、网文和网剧中。


有些家长很不理解:为什么孩子在高中时没有这类自律问题?高中其实不是自律,而是他律!在大学,不再有老师天天点名、催交作业,不再有家长严密监控,手机24小时相伴。如果不能做到自律,坏习惯一定会打败好习惯,学业必然失败。

 

问题二:自我中心


这类同学不多,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面临很大的困难。


前段时间出现的那位站不起来的“高铁霸座男”,就是典型的自我中心者。这类学生第一次离开家庭来到大学,好像不知道这个世界上除了自己还有别人,缺乏同理心,遇到矛盾不妥协、不让步、不吃亏。


有的女生与所有室友都无法和平相处,换了宿舍也都一样,最后没有人愿意和她同住。


▲理直气壮的高铁霸座男


这种学生一般都有三个问题:不快乐,没有社交,而且很难改变。他们的家长,往往也喜欢来找老师,或找朋友托关系,要求给予孩子特别照顾。


可以预见,这些学生将来进入社会时必将遇上很大的困难,可能会有一个痛苦的“硬着陆”。其实,在参加大公司招聘时,这类学生就会被面试官辨识出来而首先出局。

 

问题三:心智低幼化


少数学生的心智相对同龄人严重低幼化。这个问题,我觉得比我们二十年前上大学时要严重得多。当年,我们几乎所有问题都自己搞掂,从未有家长找到学校寻求照顾或帮助,现在这种情况似是家常便饭了。


这类心智低幼化的学生,特别容易逃避问题。为了逃避交作业,就旷课,为了逃避考试,就装病;遇到了困难则容易得焦虑症或者抑郁症,或者双相情感障碍。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一个原因是中小学阶段过于专注学习,假日被课外补习班挤满,几乎没有接受过什么精神养分,当然无法成熟。


另一个可能原因是沉迷网文与动漫,通过动漫来认识世界,从而将真实世界简单化。一是“读图”式阅读使思想浅薄化、简单化;二是从动漫中接受了某些扭曲和极端的价值观。以B站最流行的动漫之一《干物女小埋》为例,这部作品就把在家只会“吃睡玩”当成好玩和天经地义的品质。



▲动漫一代的思维:“你要扣了我的车,我就毁灭地球”

 

问题四:空心病

 

所谓空心病,就是“无目标、无动力”,找不到生活意义,也懒得寻找。


这类学生无一例外地严重厌学。我在工作中最感无奈的事情,就是要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教大学生如何自主学习,如何限制自己玩游戏和用手机。有的辅导员还需要下载《王者荣耀》和“吃鸡”来监控学生是否过度玩游戏。


根据调查,很大一部分有自杀倾向的学生,具有明显的空心病特征。和空心病学生的对话往往是这样的:


你知道不努力的后果吗?知道,可能会毕业不了。

你想毕业吗?想。

今后开始努力好不好?好吧。

打算怎样努力呢?不知道。

将来有什么打算?不知道。

拿不到毕业证怎么办?不知道。


和他们接触之后发现,他们此前的生活目标都是父母给的,无非就是上重点小学、上重点中学,上重点大学。但上大学后,父母给不出更多目标了,于是他们就懵了。


“空心病”的罪魁祸首,毫无疑问就是过于功利的应试教育。这些孩子在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期,被动地把人生目标定位于一个个分数和一间间名校,上了大学却发现不再有目标了,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更可怕的是,在失去目标的同时,也丧失了寻找意义和感受快乐的能力,小小年纪就生出“生无可恋”的麻木与厌倦。

 


大学老师的几点建议

 

我觉得,家庭教育的重点不在课外补习班,不在才艺班,也不在旅行。重要的是以下几条:


建议一:成为榜样


我们要以对孩子的期望来要求自己:自律,好学,上进,积极面对困难。


特别是在自律方面,要在锻炼、学习、工作、娱乐上保持良好的自律水平。当自律成为自己的习惯,也会成为孩子的习惯,孩子上大学后,失去了家长与老师的“他律”,也可以按照惯性保持自律。


我曾经在夏令营和一群少年学生讨论过“家长的神逻辑”这个话题,发现他们最受不了的事情就是父母拿自己和别人的孩子比。但同时也惊奇地发现,孩子也会拿自己的父母和别人的父母比。


如果父母说话不算数,孩子就会嘀咕“你都做不到,凭什么要我做到,你都说话不算数,凭什么要我说话算数”。“言传”的效果可想而知。


建议二:参与做事


鼓励孩子从小独立做事,或者参与家庭重要活动,接触现实社会;引导孩子承担责任,经历挫折,也领略成功的滋味,使孩子心灵复杂度与社会的复杂度逐渐匹配,最终锻炼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但现在社会和学校给孩子们提供做事机会不多,再加上一些家长保护过度,结果孩子真正做事的机会非常少。这就需要家长去寻找与创造机会,比如,参加公益组织,假期实习或兼职,独自去探望祖辈亲人,这些是都是低成本试错途径,即使遇到困难也问题不大。如果等到上大学后,或者大学毕业后再来试错,成本就会大得多,很可能是一场“硬着陆”。


建议三:鼓励社交


一些家长过分注重主课学习,或者片面追求才艺技能,缺乏真实社交的机会。有研究表明,青春期孩子最大的快乐来源于社交,也是促进心智成熟的必要养分。


“与点社”是一个注重青少年深度社交的小型营会,组织者大米老师和我分享过一些营员共同的参营体会:“这辈子从未如此快乐过!”“与点社是一个桃源,一个梦中的家。”


在夏令营的小团体里,他们共同生活,深度交流,体验到了令人难忘的“集体心流”。正是因为这愉悦的社交体验和成长感受,有的少年一次又一次来参加这个营,有的甚至一次都没有落下,连续参加了5次。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们住集体宿舍、参与集体项目(如运动队、合唱团和公益组织),结伴旅行,组织派对,在与他人共事和互动中,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的技巧和品质。


▲提到合唱团的魔力就不能不提《放牛班的春天》


建议四:爱好管理


爱好都有其附加值,有的爱好附加值高,如阅读写作令人心灵丰富,旅行令人见多识广;有的爱好附加值低,如打电子游戏、追网剧等。


才艺有很好的附加值,在测试天分,开阔视野,锻炼自律,培养终身自娱习惯方面很有好处。但我也见过许多才艺不错但心智特别幼稚的大学生,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花了太多时间在单纯的才艺学习上,太少时间在做事和社交上。相比才艺,心智成熟重要得多。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主动和科学地给予引导,让孩子们更多选择高附加值的爱好,限制低附加值的爱好


同时,需要限制游戏、动漫、网文和网剧的时间。这些爱好确实很爽,带来即时快乐,却也成为时间的第一杀手,也会成为遭遇困难时的自动选择。


爱好的数量也是有讲究的。不能太少;如果没有爱好,上大学时很可能会沉迷游戏,难以自拔;爱好也不能太多,特别是多到挤占了做事和社交是得不偿失的。

 

建议五:阅读引导


这条本是爱好管理中的内容,但我觉得这条太重要了,有必要特别拿出来说。


阅读是性价比最高的爱好。阅读广泛的学生很少出现心理问题,遇到问题也更能主动解决。可以说,大学生课外阅读质量与心智成熟程度成正比。


家长在阅读引导中,要限制动漫和网文的比例,同时一定要有非虚构作品,比如《读库》《南方人物周刊》《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第一财经》等都是很好的非虚构阅读材料。


童书妈妈最近开发了儿童阅读课,我觉得这也是非常有价值的一件事情,更多的孩子迷上阅读,就意味着更少的孩子沉迷动漫和网文。

 

▲万有幸福空间里的榜样爸爸


今天的童年妈妈读书会年中分享会的主题是“父母格局是孩子的起跑线”,我非常认同,说得更实在点就是“父母的言行是孩子的起跑线”,我们的言行体现了我们的格局。


希望我们每一位父母都成为孩子的榜样(别忘了孩子们正拿我们和别的父母比),希望我们孩子都能够按时实现心智成熟,从容踏入大学和社会。


在童书妈妈年中分享会上引起轰动的云哥本尊


今年9月9日,云哥在童书妈妈年中分享会做了一场精彩的演讲,他生动地讲述了一个个真实的校园事件,演讲过程被听众们用一阵阵掌声打断。分享会之后,这场演讲余热未减,仍被大家津津乐道。


我们迫不及待想把演讲的内容分享给所有童书妈妈的读者。这就是本篇《请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前务必看这五个建议》一文的由来。



作者简介:

云哥,广州读书会成员,某985高校主管青少年心理的副院长,对大学生自我管理问题做过多项研究,主张通过促进心智成熟和自我管理来解决学业问题,对青少年的心理社会化有一定研究。


__END__

童书妈妈三川玲


童书妈妈读书会会员文章精选

一场快乐、疯狂、嗨到爆的彩脸party!

有一项儿童基本权利,你一直在忽略

每年给孩子写一封信,生日那天送给他

孩子没主见还不是因为你们管得多?如何培养有选择力的孩子

清华妈妈的技术贴:发现天赋培养优势不能只靠follow your heart!

亲子朗读让我们爱读书也更亲密:晓华和Emma的超级脱口秀

斜杠青年的育儿经:脆弱的反义词不是坚强,而是反脆弱

情人节来我们聊一聊:如何通过吵架来让彼此成长

成为有生命力的人,孩子只需要两样东西

土木工程博士爸爸用技术分析:为什么嗑瓜子可以随便嗑半小时,学习却不能?

财务自由才能工作自由吗?我在自己的时区里勇敢选择

新手妈妈如何面对生活的变化,累积幸福让“猪队友”更给力!

巴菲特和J.K.罗琳的人生真谛:努力刻苦并不会让你离成功更近

只要父母还在焦虑,孩子就不可能真的得到爱和自由

从高中学渣到中医博士,孩子是如何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使命的?

矮化儿童大法

你是在焦虑孩子的下个星期,还是在规划20年后?

如果可汗学院开设实体学校,你会让孩子去吗?

防弹衣讲述爱的教育视频,你会爆笑也会掉泪

美国心理学家证明: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起不了多大作用

你是选择让孩子出人头地做精英阶层,还是幸福而平凡地生活?这就是夏山和伊顿的区别

一位清华优等毕业生的反思:我们终将走上自我教育之路

《夏山学校》读书会实录:让孩子自由发展是行得通的

三年前,一个焦虑的妈妈给孩子停掉了所有的课外班

一亩三分地小日子守不住,孩子必须要有大格局

学习,如何才能化境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但它的好与竞争无关

像爱孩子那样爱伴侣

一只猫教授的24门学科

美丽女主播教授读故事的秘密

为什么我能坚持四年写两百多万字,却无法坚持减肥?

吴军的这本书,能唤醒中国亿万家长吗?

《大学之路》告诉我们:美国名校的六个“潜规则”

我们不一样:我的孩子上职高,同样能施展天赋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童书妈妈市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